當前位置:
  • 首頁
  • 學院新聞
  • 我院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類項目獲評教育部優秀項目案例

我院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類項目獲評教育部優秀項目案例


(通訊員 徐茵)12月8日至9日,由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專家組主辦的 “2021年度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優秀項目案例評選”活動落下帷幕,我院王新懷教授團隊(成員周佳社、徐茵、李亞超、劉潔怡等)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類項目《基于TI智能單芯片的毫米波雷達綜合實驗開發》獲評2021年度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優秀項目案例,該類別項目全國僅8項入選。

據悉,本次評選是根據《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管理辦法》文件要求,為展示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優秀成果、典型做法和成功經驗,鼓勵更多高校和企業深入探索產學合作新模式、研究產學合作新機制、拓展產學合作新領域,進一步擴大和提升項目影響力,使項目成果惠及更大范圍。全國各高校共計申報了488項,經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專家組評審,最終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出94所高校、72家企業的2018年-2020年各批次不同類別優秀項目案例124項,其中“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類項目全國僅評選了8項。我校王爽教授主持的“面向新工科人才培養的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和課程建設”同時獲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類項目優秀案例。近年來,我校積極探索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創新發展的模式和路徑,不斷加強項目宣傳,精心組織項目申報,在2018年教育部優秀項目案例評選中,周佳社、王新懷教授等 上報的“以學科競賽為抓手,深化電子信息類實踐課程教學改革”項目獲評2018年度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優秀案例(全國僅20項)。

據了解,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是教育部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國工程院關于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 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為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和創新創業教學改革新方式,聯合國內外知名企業推出的新型人才培養項目,旨在深化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匯聚企業資源,以企業立項、企業資助等形式支持高校開展課程體系建設、教學內容改革、師資培訓、實踐條件建設等,支持大學生開展與企業合作的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等,有助于發揮企業先進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優勢,以產業發展的最新需求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據悉,近期教育部將出臺2022年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指南導引,重點支持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四新”建設以及“產學合作西部行”計劃,也希望更多教師能參與到校企合作,培養更多卓越人才,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貢獻力量。


附:

該獲獎項目案例主要成果介紹:

毫米波雷達作為新興產業技術在自動駕駛、智慧城市等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TI推出的毫米波雷達芯片,具有頻率高、帶寬大等優點。我們采用其作為核心模塊,在國內首次將其引入實驗教學中,將毫米波技術與雷達相結合的實驗開設為實踐課程。同時中國教育也正邁向4.0時代,將AI與教育深度結合服務于本科實踐教學,提高培養效果,提升學生工程素質,是當前迫切需求。一方面將課程內容中融入AI+毫米波雷達技術,另外一方面將AI技術結合實驗教學各環節,向課前、課中、課后各環節滲透,實現智能輔助AI+HI+教育的協同配合,以校企協同、科教融合、再造新的實驗內容模式與方法為指導思想,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不斷改革與研發新的實驗平臺,開發創新型實驗項目等,持續深入探索和實踐,取得如下成果:

1.建設了毫米波雷達實驗系統平臺,含硬件平臺、軟件平臺、AI助手及結構件等

構建毫米波雷達自研實驗系統平臺,基于TI最新型AWR1843單芯片毫米波雷達芯片,設計了毫米波雷達模塊、數據采集模塊等,采用AutoCAD自主設計并制作了了毫米波雷達支撐結構。軟件方面,基于Matlab軟件和CCS編程軟件搭建了上位機軟件環境。采用Xilinx ZYNQ FPGA、Cypress FX3 USB3.0控制器,設計制作了高速專用LVDS數據采集工具,并部署在國家級示范中心EII230的智慧教室。開發了AI智能助手軟件輔助教學,建設了毫米波雷達實驗常見問題題庫,AI課前課中課后輔助,減輕了教師工作量。

毫米波雷達系統平臺及AI智能助手界面


2.率先開設國際雙創周-TI毫米波雷達創新與實踐課程,建成線上課程及視頻資源課件

在全國率先面向本科生開設TI毫米波雷達創新實踐課程,首輪即有近70名同學選修該課,線上旁聽人數超過百余人,采用分組形式。2020新冠疫情期間,項目負責人親自將前期準備的77GHz毫米波雷達系統以及數據采集分析模塊通過順豐快遞寄送至全國各地家中的各組同學們。2021年國際雙創周采用智慧教室研討互動式教學授課方式。

國際雙創周-TI毫米波雷達創新與實踐課程


3.校企融合,探索TI企業資深工程師雙師制協同授課模式

聘請TI公司資深工程師孟海燕共同主講該課程,將企業先進理念、產業先進技術引入課程,學生經由學在西電、騰訊會議等學習交互平臺,完成77G毫米波雷達原理學習,實現測距、測速、測角等基礎部分功能,此外學有余力的同學繼續完成發揮創新部分功能,分層次培養學生創新與動手實踐能力。

與TI企業導師雙師制共同授課


4.成功舉辦毫米波雷達綜合設計創新競賽

以賽促學、以賽促練,舉辦毫米波雷達綜合設計創新競賽,課程小組為單位完成發揮創新部分,需提交一個具有功能性的、在某一場景可以發揮實際效果的作品,結合AI等技術,如識別固液氣態的裝置、手勢識別、動作識別等。學生參賽積極性高,踴躍完成,競賽評比出一二三等獎,聘請了TI全球大學計劃總監王承寧博士、謝勝祥經理和教務處副處長張宇鵬、國家級電工電子示范中心周佳社主任為獲獎小組頒發了獎狀及獎品。

TI大學計劃總監王承寧(左1)及教務處副處長張宇鵬(右一)頒獎


5.先進產業技術激發學生靈感,創新類競賽成績顯著

學生受益于該課程及平臺,激發靈感,結合AI實現手語識別、固液辨別、非接觸成像等,在全國電賽TI模擬專題賽全國二等獎2項(毫米波雷達+小車),全國電賽嵌入式專題賽全國二等獎1項,全國電賽瑞薩前沿信息專題賽全國二等獎1項,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競賽省級金獎1項,中國計算機設計競賽全國二等獎1項,國創結題優秀第一1項,國創項目4項。課程培養的同學創新動手能力強,其中王禹淙同學保送清華大學,王煥同學保送中科院大學。

受益于TI毫米波雷達平臺及課程,學生雙創成績卓著


6.凝聚了一支高水平教學及競賽教師團隊

依托該課程,凝聚了周佳社、徐茵、李亞超、劉潔怡等省教學名師領軍教授在內的高水平教師團隊,并與TI資深工程師建立了密切聯系,自研了多種毫米波雷達平臺應用于教學及競賽。

自研多種用于實踐教學及競賽的毫米波雷達平臺


該項目推廣及應用情況:

1.每年上百學生受益

在該項目教學改革促進下,建設“學在西電”網絡MOOC課程,并構建十個創新實驗及實驗說明書。開設此毫米波雷達創新實踐課程,聘請TI國際企業知名資深工程師,每年學生選課及旁聽人數超過百余人,開課以來受益學生超過300人。因本課程涉及工程產業領域前沿熱點,學生積極踴躍,在實踐過程中表示受益匪淺,從課堂中學習了毫米波雷達的理論知識,鍛煉了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與任務拆分能力,受到學生們的一致好評。

聘請TI國際大企業資深工程師共同授課


2.依托此項目和課程培育的雙創競賽成績名列前茅

依托該項目及課程,運用毫米波雷達平臺及課程學習的知識,參加了大學生全國電子設計競賽、互聯網+創新創業競賽等全國性競賽及項目,并指導學生獲得了優異的競賽成績,其中包括全國電賽TI模擬專題賽國二2項,全國電賽嵌入式專題賽國二1項,全國電賽瑞薩前沿信息專題賽國二1項,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競賽省級金獎1項,中國計算機設計競賽國二1項,國創結題優秀第一1項,國創項目4項,其他項目6項。多名學生受益于該課程提升能力,保送清華大學等高校。

3.成果輻射全國高校受專家和同行們認可

開發的實驗平臺及實驗多次應邀在全國示范中心年會、TI大學計劃教育者年會等全國性會議上介紹推廣,包括項目負責人以毫米波雷達平臺及實驗建設在TI大學計劃教育者年會做了主題為:“先進產業技術在課程改革中的應用探討”的大會報告,引起了與會教師強烈反響。鑒于項目實踐創新貢獻項目,獲評TI全國大學計劃卓越貢獻獎;國防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20多所高校來參觀交流。他們用“模式及環境好”、 “毫米波雷達技術與時俱進”、“競賽成績顯著”等語言表達對項目建設效果的深刻印象。該項目經推廣,影響力較大、輻射面較廣,具有一定的示范意義及推廣價值。

受邀中國教育者年會做報告并獲TI中國教育者年會卓越貢獻獎

相關鏈接:

1.https://mp.weixin.qq.com/s/gBbQbU_1y1wQ8zldee9ZOw 重磅發布|2021年度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優秀項目案例

2.http://www.chanxuehezuo.com/anli?xiangmuleixing=5 2021年度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優秀項目案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責任編輯:鄧鑒